
2023-06-29 15:02:37
免疫球蛋白G(lgG)是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質,也是人免疫球蛋白中最主要的類型,其分子由兩條相同的重鏈和兩條相同的輕鏈通過二硫鍵連接而成。IgG可進一步分lgG1、IgG2、lgG3和lgG4四個亞類,其中IgG4含量最低,只占總IgG的4%左右。Th2型細胞因子,如IL-4、IL-5、IL-10、IL-13及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可促進IgG向IgG4轉化。

IgG4結構及功能特點 ◆ 由于等電點不同,生理環境下IgG4帶負電,而其他亞型IgG帶正電。
◆ 由于鉸鏈區的不穩定性,2個不同的IgG4分子之間可以發生半分子互換,形成非對稱性的雙特異性抗體。2種不同抗原同時存在時才能激活雙特異性抗體,而IgG4與抗原形成的免疫復合物與補體的親和力弱,故難以激活免疫應答。
◆ IgG4分子中的Fc片段可與其他IgG亞型的Fc片段結合,阻止后者與Fcγ受體或補體結合,從而抑制免疫應答。
IgG4臨床應用 IgG4升高常見于IgG4 相關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自免類疾病、過敏以及惡性腫瘤等。IgG4降低可見于免疫球蛋白的丟失,例如腎病綜合征、霍奇金淋巴瘤以及免疫缺陷系統疾病等。

IgG4-RD
IgG4-RD是近年來新被定義的一種由免疫介導的慢性炎癥伴纖維化的疾病,主要組織病理表現為以IgG4+漿細胞為主的淋巴、漿細胞浸潤,并伴有席紋狀纖維化、閉塞性靜脈炎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該病幾乎可累及身體的各個部位,少數患者僅有單個器官受累,而大多數患者則同時或先后出現多個器官病變。顯著升高的血清IgG4水平和腫塊樣病灶是本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
IgG4-RD專家共識和診斷標準發展歷程
◆ 2011年日本制定IgG4-RD綜合診斷標準,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標準,于2020年進行更新;
◆ 2015年公布第一個國際專家共識;
◆ 2019年公布ACR\EULAR的IgG4-RD國際分類標準,強調典型器官的特征性臨床或影像學表現,引入排除標準,提高了診斷的特異性,更適用于IgG4-RD的臨床研究;
◆ 2021年IgG4相關性疾病診治中國專家共識。
IgG4-RD診斷標準
推薦應用日本制定的《2020年更新版IgG4-RD綜合診斷標準》:
⑴. 臨床及影像學特征:1個或多個器官顯示特征性的彌漫性/局限性腫大、腫塊形成或結節樣表現;單一器官受累時,不包括單純淋巴結腫大;
⑵. 血清學診斷:血清 IgG4 升高(>1350 mg/L);
⑶. 病理學診斷(下列3條標準中復合2條):
① 大量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伴纖維化;
② 組織中浸潤的 IgG4+漿細胞/IgG+漿細胞比值>40%,且每高倍鏡視野IgG4+漿細胞>10個;
③ 典型的組織纖維化,尤其是席紋狀纖維化,或閉塞性靜脈炎。
符合以上3條標準可確診,符合⑴和⑶者為可能診斷,符合⑴和⑵者為可疑診斷。
IgG4與惡性腫瘤 近年來不少研究發現,IgG4-RD患者發生惡性腫瘤的風險顯著增高,IgG4參與了惡性腫瘤的發生與發展,其可能通過IgG4相關的免疫應答在腫瘤免疫微環境中發揮免疫抑制的作用,進而促進腫瘤的免疫逃逸以及發生和發展。
另外,研究發現惡性腫瘤也可能誘發IgG4-RD,惡性腫瘤的發生過程可能伴有新生腫瘤抗原的不斷釋放,自身抗原不斷暴露及對B淋巴細胞慢性反復刺激是誘導IgG4產生的基本條件。誘導產生的記憶型IgG4漿細胞可通過交叉抗原效應,造成其他器官組織損傷,從而表現為IgG4-RD。因此,IgG4-RD與惡性腫瘤可能存在雙向促進作用。
IgG4與超敏反應 研究發現,IgG4還參與了超敏反應的發生與發展,關于IgG抗體在超敏反應中的作用目前存在2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即介導作用和抑制作用。IgG抗體亞類在不同的超敏反應中產生相應的介導或抑制作用取決于不同的過敏原、過敏階段、過敏體質。IgG抗體亞類的水平可作為診斷或治療超敏反應的重要指標。 IgG4與其他疾病 多項研究指出,IgG4具有敏感度較高、但缺乏特異性的特點,在IgG4-RD中陽性率最高,其次還有如腫瘤疾病、自免類疾病、感染中也有一定的陽性率(見下表)。

國賽IgG4檢測解決方案 國賽目前已獲IgG4測定試劑盒的注冊證,采用經典免疫散射比濁法,結合高特異性的優質抗體,檢測結果靈敏度和準確性更高,線性范圍寬(0.05-3.5g/L),可為臨床IgG4相關的疾病提供更有利的診斷依據。
IgG4可在國賽傲立及傲瑞系列的特定蛋白分析儀上檢測,儀器自動化程度高,性能穩定,還可實現抗原過剩檢測及超出檢測范圍自動重測功能,更好地滿足臨床對高值樣本的檢測需求;對于樣本量大的用戶還可使用星河特定蛋白分析流水線,多臺級聯可實現最快800T/H。

參考文獻:
1. Vidarsson G,Dekkers G,Rispens T.IgG subclasses and allotypes: from structure to effector functions[J].Front Immunol, 2014, 5: 520.
2.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gG4-related disease (IgG4-RD), 2011 [J]. Mod Rheumatol, 2012, 22(1): 21-30.
3. IgG4相關性疾病診治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志,2021,60(3):192-204
4. 劉喬飛,廖泉. 免疫球蛋白G4與惡性腫瘤[J]. 協和醫學雜志,2021,12(4):531-536.
5. 崔銘,廖泉,趙玉沛. IgG4與腫瘤免疫的研究進展[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7,24(8):1021-1024.
6. 楊靜,喬海靈. IgG抗體及其亞類在超敏反應中的作用[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志,2008(03):233-236.
7. 龔沁,張紅星,陸敏丹,等. 血清免疫球蛋白G4在相關疾病中的分布特征與診斷價值[J]. 實用檢驗醫師雜志,2022,14(4):412-415.